五上市险企前三季度日赚5.7亿元 开门红将助力保险股估值修复
华夏时报 记者吴敏 北京报道
截至10月31日,上市A股五大险企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已系数披露完毕。险企险股修复、前季、度日、赚亿、元开5家A股上市险企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门红净利润合计为1565.37亿元,日赚约5.7亿元,将助但受投资收益下滑影响,力保五大上市险企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了15.6%。估值
多家上市险企在业绩报告中表示,上市报告期内资本市场波动对投资收益造成较大影响,险企险股修复并在不同程度上拖累了净利润表现。前季
投资收益下滑拖累净利润
具体来看,度日前三季度,赚亿仅中国人保实现归母净利润234.95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他几家上市险企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764.63亿元、202.7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3%、-10.6%。
净利润下滑幅度最大的是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两家公司分别实现51.90亿元、311.1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56.6%、-35.8%。
对此,新华保险解释称,“在去年同期净利润高基数的情况下,本期受资本市场低迷的影响,投资收益减少,导致本期净利润同比减少”。而中国人寿也将原因归为权益市场波动加剧,投资收益下降。
进一步来看,除中国人保外,其他四家上市险企净利润的主要贡献者为寿险业务,但寿险行业当前正面临较为复杂的内外部环境,经营压力较大,各寿险公司增速也有所分化。
中国人寿在报告中指出,前三季度,外部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保险行业持续处于深度调整期,公司实现保费收入为5541.05亿元,同比增长0.1%。
新华保险表示,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行业传统业务艰难转型,公司首年业务增长承压,前三季度,公司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为157.15亿元,同比下降14.6%。
中国平安提到,前三季度,公司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为258.48亿元,同比下降26.6%。
中国太保表示,前三季度,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246.47亿元,同比增长7.7%。人保寿险实现保费收入824.65亿元,同比增长5.8%。
“前三季度,虽然大多数上市险企寿险板块保费收入实现正增长,但新业务价值下滑仍是各公司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分析团队表示,受今年行业继续深度调整影响,内部转型压力以及外部需求减弱,寿险业整体增长仍承压。
而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增速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各险企采取的经营策略不同,如太保寿险、新华保险等加大银保渠道建设,1月至9月累计保费收入增速较高,中国人寿个险队伍稳固,渠道及产品结构良好,保费增长较为稳健。
在三季度业绩交流会上,太保寿险总经理蔡强表示,当前银保渠道生态已与此前大不相同,银保渠道将成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量的主要支撑之一。在统一平台、统一合规、统一监管的情况下,银行保险机构会更专注客户需求,越来越多的银行也在寻找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时,银行也认识到期缴对于银行本身业务的重要性、留住客户的重要性、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重要性。且银行越来越重视中收,未来,银行保险的贡献将成为银行中收的主要贡献者。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总监朱俊生亦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过去银保渠道只能带来规模,不能创造太多价值,但近几年银保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大型险企也在重新评估银保渠道的价值。银保渠道的特点是业务量上来的快,所以很多险企会在规模和价值之间做出一些取舍。但从长期来看,通过银保渠道发展期缴业务更有利于将来的业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保险股或在明年初迎来反转
与寿险增速低迷相反的是,上市险企财险业务持续复苏,财险“老三家”保费收入呈现两位数增长。
具体来看,人保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818.89亿元,同比增长10.2%;净利润259.48亿元,同比增长29.8%;综合成本率96.5%,下降2.4个百分点。
非银团队指出,年初至今人保车险综合成本率持续保持在优异水平,随着自驾车业务占比不断提升,新能源车综合成本率控制在较好水平,预计全年公司车险综合成本率有望保持在97%以内,推动承保盈利超预期。
平安产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220.24亿元,同比增长11.4%;营运利润104.53亿元,同比下降21.3%;综合成本率97.9%,同比上涨0.6个百分点。
太保产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38.85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车险业务收入增长7.8%,非车险业务收入增长18.5%;综合成本率97.8%,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其中综合赔付率70.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综合费用率27.6%,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
对于上市险企财险业务保费维持较快增长的原因,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车险综合改革之后,行业转型非车险比较顺利,非车险业务发展比较快。同时,在经济受到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之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加大了财政投资的力度,这些都会刺激和带动财产保险的发展。并且有些政策才出台不久,政策效应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而且可能还会有新政策出台,因此财产保险接下来的持续性还是可以预期的。
国君非银研究团队则认为,疫情有效控制带来车险保费边际改善,车辆数增长是核心,同时,非车策略有所分化,故而保费总体维持较快增长。
反映到二级市场上,进入到10月份,A股市场保险行业股价指数持续走低,下跌幅度达到11.86%。个股方面,五家上市险企股价尽数下挫。10月单月,中国人寿股价跌幅15.9%、中国平安股价跌幅12.91%、新华保险股价跌幅13.25%、中国太保股价跌幅6.3%、中国人保股价跌幅3.39%。
“保险指数已创历史新低,但当前中国经济从中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资产价格估值体系需要重构,保险指数的估值可能还有压缩空间。”某国有大型保险集团研究所所长向《华夏时报》记者说道。
但在他看来,保险股已经具备投资机会,且反转时点也已接近,“可以观察两个时点,2023年1月基钦周期见底,2023年6月货币、社融增长率见底”。
非银团队认为,保险股整体仍处于历史估值低位,开门红是当前保险板块的核心关注点,表现优异的险企有望迎来估值修复。
刘欣琦团队指出,2022年三季度非银板块基金持仓延续低配,但保险板块配置比例小幅提升,“三季度市场主要关注开门红可能带来的回暖机会”。
具体来看,三季度保险指数虽小幅下跌,但保险板块配置比例从0.76%小幅提升至0.85%,低配比例为1.49Pct,比上期提升0.04Pct。个股方面,板块内无超配个股,中国人寿配置比例从0.04%提升至0.08%,而低配比例从0.87%提升至0.95%;中国平安配置比例从0.57%提升至0.64%。
(责任编辑:焦点)
-
“第一理财子”招银理财换帅!54岁老建行汪涛回归总行零售条线,权益掌门人离任后遭遇赎回潮
来源:行长要览文丨九月 “招银理财新一轮高层换防开始:招银理财总裁汪涛或回归担任零售信贷部总经理,而总裁一职或将由招银理财监事长吴涧兵接任。”头部银行理财子公司又现人事变动!近日,《行长要览》经多方证 ...[详细]
-
美国禁止非北美组装电动车获得税收减免 欧盟和韩国称其违反WTO规定
欧盟和韩国对美国减免北美电动汽车税收的法案表示质疑,称其可能歧视外国制造的汽车,并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根据美国参议院上周日通过的4300亿美元的气候和能源法案,国会将取消对电动汽车购买者现有的7 ...[详细]
-
贝莱德推出比特币私人信托进军加密货币市场,只对美国机构客户开放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8月11日宣布推出一只现货比特币私人信托。贝莱德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该私人信托将只对美国的机构客户开放,但没有透露其他细节。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8月11日晚7点,2022雷军年度演讲正式举行,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讲述了自己在人生低谷时的故事。值得关注的是,在雷军讲述自己低谷故事的同时,手机行业也 ...[详细]
-
花旗将该行对医疗科技巨头(MDT.US)的评级从之前的“买入”下调至“中性”,将目标价从108美元下调至85美元,主要因为该公司昨日公布的2023财年第二季度业绩及财年展望低于该行的预期。最新财报数据 ...[详细]
-
参考消息网8月12日报道 德国《经济周刊》网站8月5日发表题为《为何许多日本人自愿工作到生命尽头》的文章,作者是马丁·弗里茨。全文摘编如下:熊谷惠美子身穿工作服在东京北部川口的一家电器商店整理货架,很 ...[详细]
-
实控人变更落定 年内三次收年报问询函证券日报本报记者 李昱丞见习记者 李雯珊8月10日晚间,ST联建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签署〈股份表决权委托协议〉暨公司控制权拟发生变更的公告》。公告内容显示 ...[详细]
-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作者 | 王敏 编辑 | 向小园来源:深燃不足半月,已有三位商业大佬,在公开场合谈起了“人生低谷”。8月11日晚,雷军的年度演讲中,没有谈及小米, ...[详细]
-
今天11月22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疫情处置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在会上介绍,当 ...[详细]
-
哈根达斯的中国式衰败文丨原祎鸣编辑 | 韩大鹏“有哈根达斯冰淇淋,谁还吃国产破冰棍儿啊。”《家有儿女》中,刘星的一句台词家喻户晓。在一代年轻人的童年回忆中,哈根达斯都是高端、奢侈、时髦的代名词。但如今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