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派观点: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
每年7月下旬的钜派局会经济中央政治局会议,历来是观点决定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方向的关键会议。7月28日,中央政治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的议求疫情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了几个明确信号。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防住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
会议强调,稳住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钜派局会经济经济要稳住、观点发展要安全的中央政治要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议求疫情着力稳就业稳物价,防住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住力争实现最好结果。钜派局会经济
关于经济增长目标,观点会议提出,中央政治“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预计将在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指引下,争取全年经济发展达到较好水平。
7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福建主持召开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说,当前正处于经济恢复的关键时间点。东南沿海5省市经济体量占全国1/3以上,财政收入占比近4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8成,有力支撑了国家财力和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
钜派观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GDP增长5.5%左右的全年预期目标,中国经济受到新一轮疫情的严重冲击,但二季度依然顶住压力实现了正增长,稳住了经济大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这意味着,实现全年目标还需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另外,会议指出要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要保持金融市场总体稳定,妥善化解一些地方村镇银行风险,严厉打击金融犯罪,要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这意味着下半年这些领域的风险防控都将进一步强化,村镇银行风险外溢的可能性极小,以及下半年拉闸限电、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等风险也会得到有效控制。
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
会议强调,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畅通交通物流,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
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面临的一大挑战,随着疫情持续发展,不少市场主体面临生存考验,消费潜力下降,包括居民消费低迷、制造业投资回落、房地产投资还在回调等。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
根据财政部数据,2021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余额约为16.7万亿元,当年限额是18.2万亿元。这意味着截至去年底各地还有约1.5万亿元存量专项债额度。
钜派观点:目前地方政府专项债采取限额管理,余额不得突破限额。2022年底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约21.8万亿元,但新增专项债额度会基本用完,而截至去年底还有1万多亿元专项债限额未使用。此次会议明确支持地方用足用好这笔专项债限额,意味着地方下半年可以动用这笔存量额度,拉动有效投资,带动消费扩大内需,从而稳经济。
“保交楼、稳民生”, 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
“保交楼、稳民生”这一表态首次出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为接下来的房地产市场政策方向奠定了基调。会议指出,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也是相关会议首次表述,释放出下半年各地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有效政策,市场预测,短期内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仍是政策支持的主力对象,市场交易的好转需要这些主力对象的加持,预计下半年有多种举措促进合理购房需求的释放,除限购、限贷、限售等降低购房门槛、降低购房成本外,契税补贴、住房补贴、发放消费券等促进住房消费的力度也将有加大的空间;同时预售资金监管的优化、房企纾困等供给端政策支持力度预计也会加大。
与其他工具不同,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融资主体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且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领域,有利于克服市场失灵、解决基建项目融资来源不足的问题,还有利于实现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和助力中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钜派观点: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将“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表述排在了“房住不炒”前面,也说明了在当前环境下,最需要“稳”字当头,即房地产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定房地产市场”,这是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外释放的新信号。下半年努力“保交楼”,化解市场风险,稳定社会民生仍是地方政府重要工作,预计更多城市相关部门将会有进一步明确的化解方案。从实际过程看,当前保交楼的政策比较清晰,包括地方党委和市政府全局统领,商业银行等机构密切配合,房企等积极参与复工。同时,不排除下半年中央和各金融部门如政策性银行等部门,会有新一轮的保交楼政策。
在7月25日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作了最新判断: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 ·印度经济跃升离不开人口红利
- ·外交部:敦促美国不要再对南太岛国的对外正常合作的主权决定横加干涉
- ·山东省农信社全力推动降费让利工作落地见效
- ·去化周期超1年,南京调控松绑被叫停背后的楼市危情
- ·腾讯大股东Prosus H1营收同比增长9% 每股收益同比下降82%
- ·全力以赴加大贷款投放!央行、银保监会召集24家金融机构开会,专家解读释放哪些信号
- ·#保险公司因上海无中高风险区拒赔付#登上热搜!网友: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处理
- ·读书郎三闯港股:学生平板设备毛利率去年腰斩
- ·宝能城最后120套豪宅将于12月陆续开拍,直接以评估价8.5折起拍
- ·进一步推动科研攻关与临床、防控实践紧密结合!李强在浦东检查,要求快探索形成超大城市常态化防控新机制
- ·拜登版“何不食肉糜”:高油价是“伟大的转型”
- ·北京:自5月24日起面向社会招募核酸采样志愿者
- ·【直击2022年金融街论坛】肖钢:应该加快出台金融稳定法
- ·广东湛江:上调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 放宽异地公积金贷款条件
- ·家族信托与信托理财的区别
- ·意外!砸盘“元凶”竟然是它?
- ·京东航空正式投入运营 货运航空迎来新竞争者
- ·全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
- ·曙光股份上演“夺权大戏”:向微型电动车市场转型惹争议 中小股东要罢免董事会
- ·央行、银保监会:以适度的信贷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 ·重磅回应!沪深交易所: 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
- ·投资者寻求对冲通胀 商品基金在多年“失宠”后卷土重来
- ·营收升净利降,15家公司亏损!新形势下寿险业遭遇怎样的挑战?
- ·时间未必能和基金经理的规模做朋友 从900亿到600亿 广发基金刘格崧的“前缀”止不住“失血”
- ·韩国女记者直播世界杯遭球迷强搂,微笑继续主持
- ·男子拦截运钞车猛拍车头,广西容县:喝了酒,相关部门介入
- ·长城汽车11月23日斥资2.23亿港元回购2260.25万股
- ·陕理工大外院招教2人被指系校领导子女,应聘者回忆招聘过程
- ·北京:动态调整封控区、管控区 该解封的及时解封
- ·“四方安全会议”联合声明诬称中国对海洋秩序构成挑战,外交部回应
- ·2023年新增专项债提前批额度下达:时间“更提前”,基建仍是主要投向
- ·北京疾控提醒:进一步减少人员流动,这些人员请立即报告!
- ·吹响冲锋号!“稳经济33条”来了!
- ·纾困政策落到实处 减费让利助小微“轻装上阵”
- ·力求2023年实现“开门稳”!三部门部署振作工业经济,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 ·北京本土感染者+35,其中社会面+3!西城区新增1人感染,风险点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