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房地产企业开始退地,楼市会发生什么?
恒大此次退地,当房地产所得款项将进入监管账户,企业用于解决恒大相关的开始债务问题。以当初的退地购入和后期投入成本来看,恒大此次退地,楼市预计亏损额度超过12亿元,当房地产但在债务危机之下,企业即使大幅亏损也不得不退。开始
不只是退地此次足球场的土地,在过去一年多时间,楼市恒大已经退出了几十块土地。当房地产
一直以来,企业土地是开始开发商们最看重的核心资产,拥有多少土地储备,退地意味着开发商未来有多少成长空间,楼市所以,大规模囤地是很多开发商的生存本能。但是,随着楼市持续降温,加上债务压力,土地不再是开发商们追捧的香饽饽,而是变成了烫手的山芋,中国房地产市场风行多年的囤地游戏,慢慢迎来了拐点。
从去年开始,很多敏感的开发商其实已经早就开始主动退地。去年5月份,以17亿多元拍下杭州一块土地,但是仅仅两个月之后,公司就宣布退地,即使牺牲5000万元保证金也在所不惜,主要原因就是盈利前景不佳,所以主动及时止损。而随着房地产企业债务危机升级,更多的开发商或主动,或被动地退出了曾经视为生命线的土地资源。
而随着最近楼市烂尾危机引发集体停贷,开发商退地还有可能进一步升级。7月底的政治局会议,将保交楼确定为重要经济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预计未来还会有很多陷入困境的开发商,会通过退地的方式来解决债务压力,盘活烂尾楼盘。因为土地储备是开发商最值钱的资产,向政府退地,也是资产变现最快的路径。为了解决楼市烂尾危机,开发商退地将是实现保交楼的重要手段。
当开发商退地变得越来越普遍,这将给中国楼市带来深刻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楼市价格的波动等等,都有可能因此而发生改变。
开发商退地,最直接的冲击在于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当恒大这些陷入危机的开发商通过退地来获得资金,这种模式其实就是地方政府回购土地,相当于让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来解决开发商的烂尾危机。虽然政府并非无偿介入,回收的土地将来还可以重新拍卖。不过,未来土地市场的行情,很难重现曾经的火爆,地方政府回购的土地,将来可能很难拍出以前的高价。
如果说开发商退地还只是少数,毕竟不是所有的开发商都会找地方政府“退货”,但是,当越来越多的房企从囤地转为退地,这种示范效应会让开发商在拿地的时候更加谨慎,这就会使得土地市场迅速降温。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了48.3%,土地购置款下降了46.3%。如果未来土地市场继续降温,将给政府财政带来明显冲击。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丰厚的土地出让金为政府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收入,我国土地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3成左右,在地方政府这个层面,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程度更高。以土地出让金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这个指标来看,国内有90%以上的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超过50%,其中有20多个城市的土地财政依赖度更是超过100%。如果土地市场持续降温,很多地方政府将面临非常现实的财务压力,这将是房企退地带来的连锁效应。
7月中旬,财政部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财政收支情况,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28.4%,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29.7%,导致政府财政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土地收入下降,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了31.4%。一直以来,中国的地方政府靠土地财政吃饭,但是,随着开发商不再囤地,甚至退地,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也逐渐走到了尽头,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刻。
房企的退地行为,还有可能引发房价下跌。中国的房价和土地价格密不可分,一直被形象地描述为面包和面粉的关系。长期以来,中国房价居高不下,地价过高被认为重要原因之一,面粉价格一直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推高了面包的价格。
在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历史上,由于地价持续持续上涨,地价占房价的比重不断上升,以前地价占房价的比重大概只有10%,按照社科院的研究,2017年,土地平均成交价格与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的比值达到0.68,也就是地价占房价的比重接近7成。
随着现在开发商不再积极囤地,甚至主动退地,楼市价格的底层逻辑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当面粉不再是稀缺资源,面包继续卖出天价也就失去了重要支撑,将有可能回归到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
开发商从囤地到退地的转变,意味着房地产企业开始收缩,这对经济增长也会带来一定压力。今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了5.4%,而去年同期增长了15%,房地产投资降温之快可见一斑。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房地产投资从高增长变成负增长,对中国经济的压力也是显而易见。
)
不过,从更长期来看,房地产适度降温对中国经济也并非坏事。一直以来,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靠房地产拉动,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房地产的繁荣有效拉动了众多上下产业链的发展,为中国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负面角度来看,房地产过度发展,地价和房价过高,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其他实体产业的生存空间。
长期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一直靠房地产支撑,真正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制造业等实体产业。尤其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外部围堵的压力,包括美国刚刚通过的芯片法案,能带领中国经济突围的,绝对不是房地产,而是高端制造业等实体产业。而现在土地市场降温,对制造业等实体产业而言,其实意味着迎来了更多的生存空间。所谓“一鲸落,万物生”,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对应中国的房地产和其他实体产业。
- ·旗下保险公司拒不赔付屡遭投诉,复星系“保险+投资”模式恐将落幕
- ·热门中概股盘前普涨 新东方涨近10% 京东、百度涨超6%
- ·上海室外类型A级景区明起逐步恢复,实施跨省“熔断”机制
- ·找人代做毕设被留校察看一年,算不算“从轻发落”?
- ·贵阳银行招标疑云再起:易鲸捷独吞4.2亿数据库大单,项目仍未上线
- ·乌克兰表态已厌倦“特殊方案”望获得完整欧盟成员国身份
- ·管控无用?小学枪案后得州州长反对加强枪支管控
- ·利好政策密集兑现!上海全面恢复,对A股意味着什么?一文看懂
- ·财政部下达2022年中央企业独立工矿区市政社区等办社会职能运营补助资金预算
- ·券商预测盈利要翻倍?莱特光电急澄清,股价再度20CM涨停
- ·钟表大王A股上市折戟,劳力士卖上天价,经销商却只能“喝粥”
- ·半年砸近400亿,白酒“跃进”扩产潮
- ·服贸会吉祥物“福燕”来了 蕴含连接融汇、国际合作等概念
- ·巨丰投顾:5月完美收官!6月A股还有多少“坎儿”?
- ·丰田前四月全球销量远超大众 有望连续三年夺冠
- ·瑞银:中国股市有望很快结束跑输全球股市的状态
- ·黄金交易提醒:金价自一周低位反弹 多空博弈或加剧
- ·“校长,能发烧鸡吗?”学校:安排!
- ·杭州全市域实施链长制,2025年力争智能物联、高端装备产业生态圈规模超万亿
- ·欧洲央行管委会委员Visco表示 加息步伐必须有序以免造成压力
- ·瑞信:维持快手-W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升至88港元
- ·重磅!5家私募今年已在百亿级私募“头部梯队”中掉队 望正资产、嘉恳资产在列
- ·法国一季度GDP环比萎缩0.2% 5月份通胀数据创历史新高
- ·大赚之后,复星系41亿套现青岛啤酒,降负债抑或专注白酒投资?
- ·涉案金额达212.6万元!百色近18万公斤“黑心棉”被查
- ·90亿订单在手,又获大佬青睐,10倍股东方电缆仍有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