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休闲 >>正文

张瑞敏的药方能不能用在自媒体身上

休闲761人已围观

简介我们自己也曾年轻过,幼稚过,被人误解过,但是我们终究还是从前人的手中,接过了时代。来源:一口老炮今天换口味,写自媒体,毕竟一半的读者都是媒体老师。前段时间,在写完了最后一篇消极文章后,很多自媒体老师私 ...

我们自己也曾年轻过,张瑞自媒幼稚过,药方被人误解过,不能用但是体身我们终究还是从前人的手中,接过了时代。张瑞自媒

来源:一口老炮

今天换口味,药方写自媒体,不能用毕竟一半的体身读者都是媒体老师。

前段时间,张瑞自媒在写完了最后一篇消极文章后,药方很多自媒体老师私下找我交流,不能用第一让我别再唱衰行业了,体身第二交流一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张瑞自媒

我准备谈一个我的药方设想,这个想法不是不能用心血来潮,是我想了很久的方法,当然还没有落地,也许是太过于理想主义。

其实,我的设想并不算什么原创,因为与管理大师张瑞敏的人单合一模式非常相似。

张大师万万也没想到,也许自媒体行业才是人单合一最佳试验场,甚至比海尔所处的工业领域更合适。

这么多年以来,大部分的自媒体都是由传统媒体人经营的,沿用的管理模式基本也是传统媒体的那一套,几乎没有谁做出了组织架构的创新,大家默认这一套就是合理的,偶尔有几个稍微创新的,创始人背景一般都是公关公司或者广告公司。

但是仔细一想,其实自媒体和传统媒体从盈利模式上就有根本区分,传统媒体卖的是广告,而自媒体卖的则是内容,用同一套管理模式真的合理吗?

张瑞敏搞人单合一很多年了,张瑞敏也退休了,但是海尔依旧保持了比较旺盛的战斗力,在青岛,海尔能够通过组织创新,吸引到一大批人才,并且这几年孵化出很多成规模的上市企业,成就了很多年轻人,实属不易。

鼓励试错,价值捆绑,资源分享,才能最终互相成就。

“ 简单描述一下思路

为什么这两年,所有公司都在降本增效?因为存量市场不需要任何多余的人。

因为工作关系,我跟很多自媒体老板们私下聊过,没有一个不叫苦的,大家面临的问题都很普遍,营收下滑,利润变薄,一年折腾下来,基本为员工打工,剩下的利润还不如自己出去打工赚得多。

于是,大家下半年或多或少都在减员,尤其是原创作者。

但是,减员后,矛盾又出来了,因为大家为了保持更新频次,活却没有变少,内部的各种抱怨和矛盾,接踵而至。

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了张瑞敏的人单合一模式。

什么是人单合一?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说了,自己可以去百度一下。我的理解,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激发每一个人为客户产生价值,低俗一点的语言就是,每个人都是自负盈亏的老板。

我先说说,自媒体的人单合一理论上应该怎么做。

人,当然就是作者;单,当然就是客户。

在传统的媒体架构里,采编和经营是绝对要分离的,甚至采和编也要分离,然后才能做到相对干净的报道。

但是自媒体毕竟是自媒体,相当于商业作家群体,在规则范围里,并不具备监督舆论的功能,只能分析所在行业,以及做一些行业故事。

人家卖的是广告,你卖的是内容。

所以自媒体有没有必要完全模仿传统媒体的组织架构?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自媒体人单合一,那就是一个作者自己对接自己负责领域内的企业,从商业化,到内容输出,包括日常关系维护,都应该是一个人,打破很多自媒体,商务、作者、编辑、美工、运营、主编的这套流程模式。

按照我的这个思路,流程只有两个,作者和主编(老板),如果营收好,那就加一个美工加运营。

以上是呈现出来的表象,深层次的商业逻辑是什么?是更加直接地评估人效。

老的架构,因为工作被拆解了,每个人的价值很难量化,在营收逐渐下滑的情况下,就很难定位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用这套模式,只需要做好行业的数据监控,然后对应到人,就知道谁的工作没有做好,点对点的解决问题。

很多传统媒体人,会对我说的这一套模式不屑,因为这有违媒体常伦,但是请你搞清楚一个惨痛的事实,你是一个自媒体,能不能不要总把自己当媒体看?

趁早打消这种想法,这会害死你,自媒体的安全定义,就是社会作家,呼吁大家统一一下口径,采访、报道,那些都是记者们的活,自媒体作家是用来研究行业价值,分析行业理论,记录行业故事的。

据我所知,现在圈子里,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尝试这么干了,但是有些还行,有些就失败了,虽然我还没尝试,但是我内心里觉得可行,但是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这几个细节,我在第三段重点谈。

“ 提效是商业永恒追求

上述设想,有没有底层的实现基础支撑?

接下来,我们从人力、效率、管理成本三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合理性。

首先,我们分析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人后事,自媒体的一个痛点就是人才留存。

一个行业在走下坡路后,什么样的人最会受到影响?当然是强者!各行各业都是优胜劣汰,先从水平最低的人开始淘汰,自媒体行业也一样,写的最差的一拨人,最早没饭吃,行业里那些最头部的作者,今年的收入是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的,甚至有些头部账号还因为中尾部大量被砍单后,出现了头部效应,大厂在他们那里还卷起来了,实现了逆势增长。

机构化的自媒体,都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团队的成员,能力参差不齐,都是一个强大的老板,以点带面,就像一个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草地上觅食一样。

为何现在企业约稿越来越喜欢指名道姓让老板写?人家就是不愿意花个十万元,刷一下你的脸,然后让一个从业两三年的新瓜蛋子来凑合。

这就是一个很尴尬的地方,自媒体的门槛并不高,在能力值到达一个阙值之后,就可以自立门户,或者被甲方挖走,再或者去了机构媒体,自媒体处于生态链的最底端,如何留住高水平的人才,这是一个持续性难题。

第二,我们分析效率,企业最怕的就是增人不增效,但是自媒体经常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

我跟很多甲方的基层公关聊过,他们特别喜欢跟一些水平不错的个人KOL合作,为什么呢?因为沟通起来,流程简单,事情少,对选题、写稿、修改、商务对方都是一个人,信息没有损耗,水平一如既往的高,稿子基本一遍就可以过关。

反而很多机构化的自媒体,商务、作者、编辑三个人来对接,水平各自不相同,而且经常驴头不对马嘴,各种信息差,最后呈现出来的稿子水平也不高,来回要折腾很多遍才能勉强完事,后面走合同开发票结案,得找三四个人,一个自媒体四五个对接人,把甲方的脑袋都绕晕了。

一个专业的人一天就可以干完的工作,最终被四五个不专业的人干了一周时间。

“我很多时候恨不得学一下火影忍者里的影分身,多几个自己,就能多赚好多钱!”某自媒体老板如此感慨到。

最后,再看一下管理成本的问题,很多老板每天都在各种生气。

为什么会生气?因为工作没有按照行规进行,或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但是,大部分的自媒体,为了节省成本,在非核心岗位上,并不会招特别资深的熟练工种,在没有完善的培训机制,没有满足一万小时工作定律的情况下,跟刚刚入行的很多年轻人,要求太多,基本就是对牛弹琴。

所以,这个行业里,就会出现大量的人员流通不稳定的问题,一个原创作者基本都要经历两三年颠沛流离的换工作后,才能逐渐理解如何写好一篇文章,一个商务摸爬滚打混到了三十岁左右,大概率才能拥有些许行业资源。

自媒体这碗饭越来越难吃,而且这碗饭自始至终都是需要天赋的,很多人并不喜欢写文章,也不喜欢商业,只是为了有个工作在勉强做这份工作,团队里这种人多了,自然会大大增加管理成本。

目前来看,每一个自媒体账号,营收的天花板都是很有限的,如果每个账号都需要亲自消耗大量管理精力,那么总体的规模就不可能做大,模式也不可能复制。

好的人才永远不需要太多管理,优秀的公司也不需要太多投后管理,一样的道理。

“ 人单合一的前提是什么?

我个人的底色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也许与我早年写小说和诗歌有很大关系,所以我在创业的过程中,经常会把人性想的过于好,出手过于大方,导致后面没有后手。

事实上,张瑞敏的人单合一是一套非常成熟,有实操价值的理想主义管理模式。

如果你是一个很务实,非常脚踏实地的创业者,我并不建议你用人单合一,因为人单合一的前提,是需要胸怀,是需要放弃掌控权,并且成就他人的,如果你做不到,就不用去尝试了。

因为人单合一是去中心化的,企业听员工的,员工听用户的,传统老板热衷于的强权管理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就拿自媒体行业来说,如果你想要尝试人单合一,首先你就必须是一个懂得放权,允许试错的人。

用人就会有用错的风险,但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个人是非常讨厌一边用人,一边持续性怀疑的,因为这种怀疑会互相产生感知,最终大家的体感都非常差。

人单合一,在自媒体行业中,最容易产生的结果就是裂变,团队中某个同事,在能力达到了一定程度后,想要自立门户的前夕,大家达成一个协议,重新做一个新的品牌出来。

但是,毫无疑问,这个品牌有可能会失败,甚至大概率会失败,在这个过程中,彼此的关系如何确立?很多人会害怕试错,于是过多干预,甚至全程干预,独立者得不到应有的权利,分裂的价值无法体现。

可以仔细去看一下张瑞敏人单合一,有一个三权理论,分裂出去的人要拥有现场决策权、用人权和分配权。

在没有违反法律和商业道德的情况下,遵守旁观的视角,允许试错,做好投资者的角色,如果每一个投资人都要亲自下场,那么世界就乱了。

在这过程中,一定要加之捆绑,我个人从来不相信空手套白狼的创业,我每一次创业都会出钱实缴。

内部裂变可以,但是一定要给新的项目做一个估值,然后公司与分裂的团队或者个人各自按照谈好的股权比例,进行实缴,成立董事会,按照正规模式来进行运营。

千万千万不要去尝试没有价值捆绑的任何创业行为,因为执行的团队,在自己没掏腰包的情况下,永远只会把自己视作一个打工人,随时可以失败撤退,如果你公司的谁跟你说,我们做一个新项目吧,你第一句话就问他,你愿意投多少钱。

据我所知,海尔内部人单合一孵化出来的企业,很多创始人都是把房子抵押出去创业的,这才是真正的内部孵化。

只有心态彻底变了,才能把公司真正当作自己的孩子,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这就是我为何一直想要做一家由无数小公司组成的生态,因为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创业者在一起,当然这很难,我至今也没有实现。

最后聊一下资源共享的问题,很多在自媒体工作过的同学,应该都深有感触,老板每天把控着所有核心资源,你在这里工作,除了搬砖还是搬砖,很难积攒到人脉资源。

因为很多自媒体老板,都深刻知道一件事情,这个行业,就两个核心竞争力,创作和人脉,当员工长时间产出优秀文章后,自立门户的下一步就缺人脉了,有了人脉大概率就是替行业培养了一个人才,没有谁总喜欢做雷锋。

所以,这个行业里是存在老旧势力压制新势力成长的,发布会老板们亲自去,也不让下面人去。

人单合一的好处,就是可以解决这个顾忌,反正大家都用钱把彼此捆绑了,资源就可以互相打通了。

年轻人们,就可以从前辈那里毫无保留的获取到各种资源,老师傅的绝世武功再也不用因为缺乏信任从而失传了。

埃隆马斯克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自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长寿的问题,但是他不想,因为如果我们想要社会保持进步,人们就得老去,年轻人就得拥抱未来。

永远要相信年轻人,永远不要抱怨年轻人,当你无法拥抱年轻人的时候,你也就丧失了所有与未来竞争的机会,你不可能聚集一群老年人,终日活在往昔的成功意淫中。

我们自己也曾年轻过,幼稚过,被人误解过,但是我们终究还是从前人的手中,接过了时代。

“ 写在最后

最后,说几个题外话。

第一,本人不搞培训。

我所有写的文章,仅仅是个人思考,没有任何实操价值,各位如果要用以实操,产生的任何风险,与我无关;这也是很多人让我讲课和搞培训,均被我拒绝的原因,因为我不配,也没有资格,成功不可以复制,再说我也没成功过。

抖音上,有一堆大师天天教人怎么做自媒体,我经常刷到一个叫大什么的,吐沫星子乱飞;同样的道理,大师如果自己都能做出那么赚钱的账号,为何还要来给你上课,赚你这点韭菜钱?他自己孵化一堆账号,不比给你上课来得快吗?

公关这一行,更是没什么课可上,一万个人有一万种成功的方式,私下针对企业问题交流交流还行,收费搞开课培训?我不习惯用镰刀。

第二,我是个乙方公司。

如果你懒得建立一个公关部,想要把企业的对外宣传文章撰写或者视频剪辑,外包出来,我可以帮你做;如果,你是一家外地公司,在北上广需要建立一套媒体关系维护体系,自己又懒得建团队,也可以外包给我来做;策划事件营销,是我最近重点在做的事情,微博、小红书、知乎都可以,收费便宜,因为我还不算在行,你出个成本,我出个脑洞,我们一起成长,哈哈。

我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乙方公司,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长相普通,性格平庸。

第三,拒绝白嫖党。

以前,没觉得白嫖的人那么多,今年做了公关公司才发现,不靠谱的人如此之多。作为一家正规的乙方公司,我决定以后正规化流程,在甲方没有明确竞标项目,仅仅是过来交流或者让我们提交方案的话,一概收费,绝不内卷行业,提供一堆免费服务。

让我卷可以,但是必须在确定性里卷!

Tag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