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知识 >>正文
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净买入达1467亿元 中国资产吸引力持续释放
知识4541人已围观
简介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记者 苏诗钰见习记者 毛艺融截至2月3日,今年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达1467.11亿元。仅1月份,北向资金净流入额累计达14 ...
炒股就看,今年净买权威,资金中国资产专业,入达及时,亿元全面,吸引续释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力持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苏诗钰
见习记者 毛艺融
截至2月3日,今年净买今年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达1467.11亿元。资金中国资产仅1月份,入达北向资金净流入额累计达1413亿元,亿元创单月净流入新高。吸引续释
“考虑到美元见顶,力持全球利率下滑,今年净买对海外资金来说,资金中国资产中国资产具有吸引力。入达”瑞银证券中国策略师孟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外资对中国经济有了更高的期待。瑞银对今年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期仅为2%左右,中国则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长。
“今年外资仍有流入空间。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回暖势头加速,后续外资会基于全球配置的避险需求而流入中国。” 广西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研报亦持类似观点,市场中长期向上趋势不会改变,公募基金有望成为推动内资增量入场的重要来源,预计2023年公募资金净流入A股市场规模或突破1万亿元。
从具体流向来看,1月30日至2月3日期间,北向资金依旧偏好高市值、“大蓝筹”公司。其中,对代表超大市值公司的标的,北向资金周净买入288.44亿元。从北向资金净买入前十大活跃个股来看,外资延续了对、、等“大蓝筹”的偏爱。
对此,田利辉表示,由于地域因素的限制,小市值公司往往存在更大的信息不对称。北向资金流向高市值、“大蓝筹”公司,不仅反映外资价值投资的偏好,也是信息偏差的结果。
值得关注的是,外资机构非常看好中国股市。瑞银预计,2023年,A股盈利增长从2022年的4%回升至2023年的15%。
高盛在1月30日的研报表示,2023年以来,MSCI中国指数已反弹高达18%,沪深300 指数已上涨8%,中国股市的反弹势头或将延续。
近年来,外资增持中国股票的方式主要包括沪深股通北向资金、QFII基金等。研报认为,预计2023年海外资金全年净流入A股规模可能在3000亿元至4000亿元左右。
在提高外资投资A股便利性方面,监管层已在制度建设、审核机制等层面持续优化,进一步吸引外资投资A股。2月3日晚间,证监会官网发布关于核准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变更实际控制人的批复,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成为第七家外资独资基金管理公司。1月19日,港股通交易日历优化配套规则发布,业内预计此举将加速解决沪股通、深股通的交易假期安排问题,未来MSCI指数有望进一步提升A股纳入比例。
高盛认为,综合考虑A股市场的规模、流动性、分散性、政策环境和超额收益潜力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高盛股票策略团队仍维持对A股的战略乐观和偏好。同时,结合境内外市场的历史交易表现及A股对持续改善的增长周期具备更有利的价格敏感度,未来几个季度,总体维持高配离岸中概股和A股市场的判断。
Tags:
相关文章
外媒:拉加德预计欧洲央行需进一步加息抑制通胀
知识中新经纬11月21日电 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21日报道,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上周五(11月18日)表示,欧元区的通胀实在太高,预计欧洲央行将继续把利率上调至促使价格升幅回落至2%中期目标的水平。该报道 ...
【知识】
阅读更多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开幕 嘉宾共话变局下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合作
知识易纲表示,受疫情、外部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一些挑战和下行压力,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时加大了实施力度。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 ...
【知识】
阅读更多水羊股份:公司各品牌有完善的产品价格体系规则与价格管控办法
知识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
【知识】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