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7月通胀增速有所放缓 美联储加息“尚未完成”
金融时报
当地时间8月10日,尚未完成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美国数据显示,7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由上月的月通9.1%降至8.5%,低于市场预期的胀增8.7%。同时,速有所放扣除食品与能源类的缓美核心CPI维持在5.9%,低于市场此前预计的联储6.1%。不过,加息需要看到的尚未完成是,虽然通胀数据有所下降,美国但仍处于40年来高位,月通美联储与通胀的胀增抗衡可能是场持久战。
从公布数据来看,速有所放能源价格的缓美走低是推动7月美国CPI增速下降的主因。自6月份以来,联储国际油价一改前期强势表现,持续下行。美国WTI油价自阶段性高点123美元/桶,持续下破110、100、90美元关口。近两个月来跌幅达25%,目前震荡于90美元/桶附近,已回到2022年2月俄乌冲突前水平。这也使得美国7月能源价格指数下跌4.6%,尤其汽油价格环比下跌达7.7%,带动通胀小幅回落。不过,美国食品和住房价格的仍在上涨,食品类价格同比增幅更是高达10.9%,反映出经济中仍然广泛存在的价格压力。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赵雪情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当前美国通胀涨幅延续高位,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一是疫情反复与保护主义下供给端受阻。疫情尚未根本退潮,经济前景面临不确定性,许多企业调低营收预期,减少生产计划,美国商品库存探底历史低位。特别是随着逆全球化与保护主义盛行,美国“主动”构筑壁垒,推动供应链调整,短期内加剧产业瓶颈,增大生产和贸易成本。二是超宽松财政货币政策支撑需求过度扩张。疫情以来,美联储推行历史罕见的财政刺激与货币宽松政策。一方面,刺激政策直接投向居民部门,形成实际消费支出需求;另一方面,过度流动性流向金融市场,资产价格高涨,增加居民财富与可支配收入,支撑需求扩张。三是俄乌冲突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剧美国通胀压力。在美国CPI指标中,自2021年2月能源价格引领通胀上行,并逐步蔓延至交通、食品等其他分项。
就目前来看,地缘政治冲突引发全球能源和粮食供应紧张,以及劳动力市场供需错配加剧“工资— 物价”螺旋仍在。中长期而言, 本世纪前二十年对平抑通胀发挥重要作用的全球一体化、劳动力供给充裕等红利已发生逆转,叠加当前能源转型和产业链重构成本上升, 本轮美国通胀走高的粘性和持续时间可能比以往更加严峻。虽然当前通胀显示出回落的态势,但要回归到疫情前水平仍需时间。西南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战略实验室主任、首席研究员方明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根据数据分析,从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美国CPI同比与美油价格成正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8837。如果将拐点定义为达到峰值开始回落的峰值点,那么,美国6月的9.1%可视为拐点,7月CPI已经下降至8.5%。根据原油8月的继续下行趋势,可基本预测8月CPI还将进一步下跌,可能会达7.9%左右。年底可能回到5%左右,但仍将保持较高通胀压力,并可能出现与衰退并存的“滞胀”局面。
与此同时,由于美联储具有实现充分就业和维持物价稳定的双重使命,在劳动力市场仍保持紧张的状态下,美联储预计将继续推进加息周期。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7月美国薪资增速仍在快速上行。数据显示,7月平均小时工资同比增速5.2%,略高于预期4.9%的水平;平均小时工资环比0.5%,略高于预期的0.3%。7月工资增速出现超预期反弹,显示出美国劳动市场供需仍然处于紧平衡的状态。此外,非农报告显示,7月份每个失业人口对应约1.9个职位空缺,企业招工需求仍然维持韧性,薪资有望进一步上涨,这意味着“薪资-通胀螺旋”对通胀的支撑仍在发挥作用。
综合考虑当前的通胀与就业状况,市场认为美联储9月继续加息的可能性仍然很高。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也显示,当前市场预计9月22日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50个基点加息的概率为62.5%。事实上,近期美联储官员也有着类似表态。上周美联储理事鲍曼也表示,她预计美国通胀不会很快回落,并认为有必要继续推高利率。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也强调,美联储加息“尚未完成”。
信达宏观首席分析师解运亮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的加息决策取决于美国经济和通胀的博弈。最理想情形是“经济韧性+通胀回落”,最悲观情形则是“经济衰退+通胀恶化”,美联储不得不两权相害取其轻。当前美国经济正在出现放缓迹象,包括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回落、企业投资下降等,此外10Y-3M美债利差逼近倒挂,衰退信号灯再次亮起。基于美债利差倒挂的经验规律,美国经济仍有很大机会在年内保持坚挺,考虑到三季度通胀难消退,拐点更有可能出现在四季度。因此,美联储年内停止加息的概率不大,9月会议有可能再加50个基点,全年目标利率区间为3.25至3.5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