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又火了!网传中科院停用知网,近千万续订费太贵了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知网中科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拉燕 桃子
来源/新智元(ID:AI_era)
【新智元导读】知网又被送上了热搜!近日,又火院停用知中科院称,网传网近知网暂停中科院对CNKI数据库的千万使用权限,因其订购费用高已经成为中科院资源引进中的续订“巨无霸”。
知网(CNKI)又双叒叕出幺蛾子了。费太
2022年4月8日,知网中科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称,又火院停用知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CNKI数据库出版商)暂停中科院对CNKI数据库的网传网近使用权限,即日起,千万CNKI科技类期刊和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无法下载。续订
“网传中科院停用知网数据库”的费太话题一时间上了知乎热榜。
就这样,知网中科真的又火院停用知不用了吗?
中科院和知网“断交”?
搞研究的没人不知道知网,甚至本科生的网传网近论文写作都少不了知网系统。所有的提交、指导、查重全部在知网上提交,你敢不用一个试试?
而且,自翟天临毕业论文造假事件发生后,知网更是走进了几乎所有人的视野。
当有一天,中科院和知网停止合作,转向其它论文平台,这很难称不上一件大新闻。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科院为什么会有停用知网的可能。
其实不外乎就是,知网真的太太太贵了。
据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反馈信息称:“自200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担全额订购费用,在全院范围内开通使用CNKI科技类期刊和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
知网是怎么做的呢?
“多年来,CNKI数据库凭借其在中文期刊数据库市场上极具影响力的市场地位,对续订价格始终维持着较高涨幅。2021年,中科院集团CNKI数据库订购总费用达到千万级别,该数据库高昂的订购费用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
好家伙,知网这是觉得把中科院拿捏了吗?
知网心想:“你不用我你还能用谁呢?我涨价你也得接着。”
就在今年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就费用、订购模式展开积极讨论。然而,在多轮艰苦谈判后,CNKI数据库依然坚持接近千万的续订费用。
并且,其给出的集团组团方案在成员数量、单家价格方面条件相当苛刻。
这是摆明开宰了啊。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
2021年底,人民网曾发新闻称,因收费太贵,10年6高校停用知网。
例如,2012年底,南京师范大学就宣布停用知网,改用万方和维普。
看来,真是“天下苦知网久矣”啊。
为此,还有政协委员在人大会议上提出提案,建议知网免费放开。
但是,众所周知,免费的才是最贵的。有知乎网友表示,如果彻底放开知网,那么知网最终会走向“大而不能倒”的垄断地位。
因为那样会使知网的用户量一下子飙升到全国十几亿人口的量级,那时,想再限制知网就真的难了。
真正的解决办法是:“收回对知网的一切扶持政策,使其和其它数据库平台公平竞争”,以及“建立一个真正由国家控制的数据库平台”。
知网,太霸道!
其实,知网收费不合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此前,89岁教授因看自己论文花钱,便一纸起诉知网,在网上闹的沸沸扬扬。
这起官司的原告赵德馨现年89岁,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退休教授。
赵德馨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经济史研究,此前并有多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上。
他表示,中国知网未经本人同意,擅自转载其160多篇文章。
更让人气愤的是,知网收了别人论文还不说,本人下载时还得付费。
赵德馨教授感到自己的知识成果没有得到尊重,就在2020年8月,他将中国知网告上了法庭,对其擅自收录本人的100多篇论文打起了官司。
最终,赵德馨全部胜诉,共获赔70多万元。知网败诉后,将赵教授的论文全部下架并不再收录他的文章。
不仅如此,知网如今被扒到连条底裤都不剩了。
也就是翟博士的瓜还没吃完,知网就被大学生起诉引爆热搜,导火索竟是“充钱容易退钱难”。
2018年,这名大学生在知网下载文献时,网页提示需要付费7元。当他点击购买时,网页限制了最低充值额50元。
在购买论文后,他向客服提出退还余额的请求,但却被客服以各种理由搪塞回来,其中就包括退款需要手续费,退款时间周期长...
由于上述问题未解决,这位大学生将知网诉至法院。
最终法院判决,中国知网关于最低充值额限制的规定无效,小刘胜诉。
同时,知网也更新了网站的支付页面,增加了自定义充值。
网友:基本用不上
对于这件事,网友纷纷展开讨论。
一位中科院的物理化学博士表示,“虽然我估计这事情最后会达成新的妥协,CNKI打个折,科学院继续买,但看到科学院停止购买CNKI数据库,我还是挺欣慰的。至少根据我以前的工作经验,这玩意根本就没用,买它纯属浪费钱。”
东南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就表示,“知网如今已成毒瘤,弊远大于利。”
还有网友抛出一张知网2005年-2021年毛利率图,正如其评价“典型的学术资源垄断——真学阀”。
对此,你怎么看?
(责任编辑:热点)
-
高盛分析师在周三表示,预计2023年年中的全球经济环境将对大宗商品更加有利。智通财经APP获悉,高盛分析师在周三表示,预计2023年年中的全球经济环境将对大宗商品价格更加有利,主要因为市场预期美元将趋 ...[详细]
-
来源:经济参考报今年7月,专精特新创新指数达130.3,同比、环比分别增长36.9%和16.9%;2021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3.7万亿元,同比增长31.5%,比规上中小工业企业高1 ...[详细]
-
又一基金公司下线直销App,国金基金回应,为何中小基金公司渐次停运?背后盘算哪些账?
财联社9月15日讯记者闫军)基金直销江湖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今年以来,陆续有中小基金公司下线直销App的运营及维护,将直销渠道的重点放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渠道。客户基础少、流量贵、运营成本高以及 ...[详细]
-
来源:经济日报 郭存举多地取消二手房指导价表明,学区房降温趋势明显,改善性购房需求更受重视,房地产市场稳预期持续加码。房地产调控只有对症下药、及时修正,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今年以来,多地取消二手房指导价 ...[详细]
-
“停更2个月。”11月21日,网友“异常肥美”在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的最近一条微博下留言。作为一位热心汽车行业话题的车企负责人,沈晖停更微博两个月引来不少网友关心问候。与此同时,新京报贝 ...[详细]
-
经济日报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始终保持增长动力和平稳增速,汇率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韧性。尽管短期人民币对美元存在贬值压力,但不改中长期稳定趋势。近期,在美元升值的一致性预期下,国际短期资本大规模流向美元,人 ...[详细]
-
最新数据:截至二季度末资管业务总规模达68.51万亿!多项资管计划规模下降,公募、创投基金规模增长
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肖芮冬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68.51万亿元。其中,公募基 ...[详细]
-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景气度,产业链内上市公司也在忙着投资扩产。9月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拟自筹资金在安徽合肥新设立一家全资子公司,名称暂定为合肥市常春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常春”)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来源:经济日报最近,不少北京市民都收到了反诈中心的一条短信提示。提示称,凡自称平台客服以影响征信、需注销账户、调整利率为由,需要共享屏幕填写信息的均为诈骗。近期冒充平台客服进行虚假征信类诈骗多发,对该 ...[详细]